国,其早期的发家史,也可以用荜路蓝缕来形容。大概,也正是因为寻找铜矿,打造青铜武器的极度渴求,才会驱使商朝早期时的扩张,到了如此深远的江汉之地。”
黑袍冷冷地说道:“南方之地,从南阳盆地开始,自古皆是不毛之地,夏商之时,是三苗一族聚居此地,自从黄帝打败蚩尤之后,这些曾经的蚩尤部下,南方的苗人黎民,就退居到秦岭江淮一带,从颛顼命重黎与吴回兄弟作为祝融,南方之主追击共工氏,到禹征三苗,可以说中原的王朝,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南方的用兵,但到了商朝这时,南方仍然是苗人地界,不毛之地,虽然其技术,军事水平远远落后于商朝,但是人数众多,又散居于山林之中,别说当年,就是今天,这荆州之地的各种山越,蛮夷,也是让地方官员头疼不已。”
“商朝为了这铜矿和锡矿石建立起来了这金道锡行,但恐怕无法保证这一路之上,不受到各路蛮夷的攻击,所以在太戊时期,是在南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军队,移民屯居,以作护卫,能在江陵之地,建立起盘龙城这样的大城邑作为要塞甚至是方国,殊为不易,只是这样的地方,为何后来要放弃了呢?”
老祖平静地说道:“一来是因为九世之乱,商朝自己内部的政权纷争,上层不稳,二来是因为商朝在中原立足,定居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人口变多,比起铜矿石来说,人所生存必须的盐矿,变得更加重要,为了抢夺盐场,商朝在太戊大王之后,开始向着东方,向着那些在青州一带,曾在灭夏之战中站在一起作战的东夷盟友们开战,战事还一度不利,甚至被风夷,辛夷这些东夷部落打得大败,包括邳国也是在这个时候造反的。还是靠了当时跟商朝联盟的彭国,韦国,包括在东方的赢秦诸方国的相助,才打败了这些叛乱!赢氏诸侯,也算是从夏初的伯益失位后,才算多少翻了身。”
四面受敌一场空
说到这里,老祖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可是为了平叛,商朝在南方也是全面收缩,势力完全地撤离了南阳盆地,更不用说盘龙城了,这些地方被直接放弃,成为空城空邑,金道锡行,也从直接派兵派人去开采矿石,变成了用贸易手段去购买,总的来说,从太戊到武丁时期,商朝在南阳以南的荆楚之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空白。”
黑袍长叹一声,喃喃道:“商朝还真的是立国以来就是四面开战,不停地陷入战事之中,其实要是只集中于一个方向扩张,尤其是对于青州与江淮方向,或者是他们起家的河北冀州之地,但凡有一个地方能稳得住,成为自己可靠的城邑和后方,也不至于这里东打一点,那边西退一点,最后四面八方哪里都没有稳得住叫。”
斗蓬点了点头,说道:“占据中原之地,无论是商,还是后世战国时的魏国,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四战之地,四处受敌,看似可以四处扩张,但往往占了以后却不能稳住,最后在别的方向受到强敌的压力,就只能退缩,把之前好容易扩张的地盘,全部再拱手送出去。从这点上来看,就象下围棋一样,直接上来就占了腹心之地,未必是好事。”
老祖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历代得天下的势力,往往从边角地区发展壮大,因为后方得以稳定,最典型的就是秦国,从关西起家,最后灭关东六国,夺取在下,周国也是类似,起于岐阜之地的关中地区,最后不断地向东扩张,终得天下,刘邦的西汉也是类似,以关中秦地而夺取天下。就连东汉后汉,也从河北起兵,扫平天下,惟一的例外可能就是曹魏和西晋,他们倒是据中原而南下灭掉蜀国,吴国,最后一统,但是在灭蜀吴之前,魏国和晋国也是一统整个北方,草原游牧势力不成威胁,而关西甘凉之地也早早地被魏国收入囊中,只需要全力对付南方的两个国家而已,算不得四面受敌。”
“曹操在征战天下时,也是利用蜀国和吴国势力未成,不能对他形成实质性威胁时,东征徐州灭吕布,北上消灭袁绍平定北方,又远征草原,打垮了乌桓势力,从此北方再无曹操的对手,这才南下开始对付孙刘联军的,虽然赤壁战败,但不影响曹操一统北方,三分天下有一多半的土地和人口的事实,并不需要面临商朝或者是战国时魏国的那种四面都有强敌的被动局面。”
黑袍正色道:“是的,曹操在对付袁绍的时候,绝不会再轻易地陷入和刘表的长期战争,也不会把宝贵的主力军队,投入到在荆州的作战上,这点恰恰是商朝所缺乏的,他们为了一点眼前的小利,只为了能取得铜矿,就派出大军,深入到荆楚之地,结果导致无力去平定青州,关中,并州这些离得更近,也对商朝核心统治区更有威胁的地方,最后,还是得被迫放弃经营了上百年的荆楚之地,把到嘴里的肉又给吐了出去,殊为可惜啊。”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商朝的短视无谋,很大程度上,青铜在那个年代,不仅是要做成礼器,向祖先与神明进行祭祀和占卜,也是要给军队打造武器的矛头,身上的甲胄等,可以说是国之大事里的祀与戎这两样,都是离不开铜矿的,但中原一带的铜矿不是太多,满足不了商朝在势力扩张,人口增多后